找到相关内容152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苏轼文学与佛家思想

    非言语能道。正如《景德传灯录》中的禅门名句:“青青翠竹,尽是法身。郁郁黄花,无非般若”。青原惟信禅师说自己:未参禅时,见山,见水是水。“及至后来亲见知识,有今入处,见山不是,见水不是水。” 这首偈子说明苏轼也是得了“入处”的,已非普通参学者矣。   在生命的最后第二年,苏轼得赦自海南北还。归途中,苏轼买了两根大竹子做肩舆.并写了一首《东坡居士过龙光求大竹作肩舆得两竿时南华珪首座方受请为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1858914.html
  • 好借禅机悟“文诀”——佛学对刘熙载文艺美学观的影响浸润

    说、禅修增上阶位说。唐代禅师青原惟信有一段经常为人引述的语录,形象生动地解析了禅悟的三个层级:  老僧三十年前来参禅时,见山,见水是水;及至后来亲见知识,有个入处,见山不是,见水不是水;而今得个休歇处,依然见山,见水是水。(《五灯会元》卷17)  这个“见山三阶段”说可以说就是对“三谛圆融”观的具象化诠释:前两阶段一“执假”——“执空”,都是“迷”而未“觉”,第三阶段则臻于“即空,即假,...

    詹志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5359581.html
  • 生命的心心相印——庄子、禅宗与中国生命转化的哲学

    ,见到了光明圆满的自心,又再下降而肯定形躯的生命,甚至由自己的生命,而万物的生命,去肯定含生蠢动的万物,都有此真实的生命。 青原惟信曾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公案,他说: “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,见山,见水是水。及至后来亲见知识,有个入处,见山不是,见水不是水。而今得个休歇处,依前见山只是,见水只是水。” (指月录卷28) 这种由下向上,再由上向下,或者由现象向上提升到本体,再由本体下降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1959602.html
  • 论南宗禅的言说方式

    前还没有参禅的时候,见山,见水是水;等参悟有一段时间后,见山不是,见水不是水;等到完全参悟的时候,见山还是那,见水还是那水。"42完全参悟之后,虽然见山还是那,水还是那水,但此时的心境跟还...传诵着。在这个"拈花微笑"的动人故事后面蕴含了后来禅宗全部内涵:不立文字、不重经典、蔑视权威。因为任何语言文字都是对佛法第二性的反映,不是佛法本身;所以如果把语言文字当作佛法本意,那么就会犯"守指忘月...

    张培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64460621.html
  • 解脱自我

    时,见山,见水是水。乃至后来,亲见知识,有个人处,见山不是,见水不是水。而今得个休歇处,依前见山只是,见水只是水。”人的整个生活直观下去,就是由“平常”构成的,而人觉悟到“平常”,他就解脱、...的修证,但并不是禅定,所以又名为佛心宗,或般若宗;佛心宗是指禅宗为传佛教的心法,般若是指唐代以后的禅宗,注重般若静与求证智慧的解脱。因此,禅宗因以“禅”总括其修习实践而得名。据《大梵王问佛决疑经》记载...

    (韩国)李顺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3061573.html
  • 人类心灵与文明本性(2)

    心灵体验。每个人都是不同的,自我超越的方式就是不同的。只能启发,不能传递。所谓“绣出鸳鸯任君看,莫把金针度与人”。这个自我的变化在时间中展开,就像惟信禅师所说,“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,见山,见水是水。及至后来,亲见知识,有个入处,见山不是,见水不是水(离相)。而今得休歇处,依前见山只是,见水只是水。”  佛教中国化的过程,影响深远,成就非凡。也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繁荣。曹溪佛唱前的中国,也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2161811.html
  • 浅论南宗禅的言说方式

    他说:“三十前还没有参禅的时候,见山,见水是水;等参悟有一段时间后,见山不是,见水不是水;等到完全参悟的时候,见山还是那,见水还是那水。”42完全参悟之后,虽然见山还是那,水还是那水,但此时...经过,至今还被人们广泛传诵着。在这个“拈花微笑”的动人故事后面蕴含了后来禅宗全部内涵:不立文字、不重经典、蔑视权威。因为任何语言文字都是对佛法第二性的反映,不是佛法本身;所以如果把语言文字当作佛法本意,...

    张培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3262684.html
  • 禅是什么样的哲学

    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,见山,见水是水。   及至俊来,亲见知识,有个入处,见山不是,   见水不是水。   而今得个休歇处,依前见山只是,见水只是水。”   然后他问:&...一种洞察时,他领悟到“不是,水不是水”。这是第二阶段见解。但当他开悟时,他清晰地认识到“只是,水只是水”。这是第三阶段也是最后的见解。在第一阶段...

    阿部正雄著 王雷泉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85863895.html
  • 禅境与诗情(1)

    障里,生死海中,洗炼菩提种子。入道的初阶,是明心见性,证人真空,禅家称为“初关”,也就是“大死一番”。这时,心理动态有明显的转变,觉性头发扩展,由直觉进入超觉,顿觉耳目一新,天地异色,“见山不是,见...境,不加了知,于无了知,不辩真实……”  不是不是牛,一身两号实难酬。  离却两头应须道,如何道得出常流。  ——芭蕉彻  水牯沩山峭峻机,分明人类显幽奇。  两途语出分明处,夜岛投林晓复飞。  ...

    李杏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5064012.html
  • 禅宗语言、诗歌、公案的阐释话语体系

    禅语置于表现禅宗思想四个部分中的某个位置,但实则每一则禅语都潜在地涵蕴着本心论、迷失论、开悟论、境界论的四重结构。如见山见山不是见山只是的山水感悟禅语系列;百鸟不衔花、百鸟衔花、百鸟不衔花...比喻一切有为法。有为法是众因缘凑合而成的,没有不变的自性,而且终将坏灭。金刚六如以其凝练形象,成为禅师开示学人的口头禅。  渐修所证的空,容易落于断灭空。南禅主张不堕顽空。般若所证的空,并不是什么都没有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10264022.html